刘禹锡作品
- ▸《思归寄山中友人》
- ▸《思黯南墅赏牡丹》
- ▸《戏赠崔千牛》
- ▸《抛球乐》
- ▸《捣衣曲》
- ▸《插田歌》
- ▸《故洛城古墙》
- ▸《故相国燕国公于司空挽歌二首》
- ▸《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挽歌三首》
- ▸《敬酬微公见寄二首》
- ▸《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》
- ▸《新秋对月寄乐天》
- ▸《早夏郡中书事》
- ▸《早春对雪奉寄澧州元郎中》
- ▸《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》
刘禹锡 (唐代)
刘禹锡(772-842)字梦得,洛阳人,为匈奴族后裔。晚年任太子宾客,世称“刘宾客”。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,结果一同贬谪远郡,顽强地生活下来,晚年回到洛阳,仍有“马思边草拳毛动”的豪气。他的诗精炼含蓄,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,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, 誉为“诗豪”。他在远谪湖南、四川时,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,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,创作出《竹枝》、《浪淘沙》诸词,给后世留下“银钏金钗来负水,长刀短笠去烧畲”的民俗画面。至于“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还有晴”,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。他在和白居易的《春词》时,曾注明“依《忆江南》曲拍为句”,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