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天平寺诣九龙祠……
有事九龙庙,
洁斋梵王祠。
玉箫何时绝,
碧树空凉飔。
吏散埃壒息,
月高庭宇宜。
重城肃穆闭,
涧水潺湲时。
人稀夜复闲,
虑静境亦随。
缅怀断鳌足,
凝想乘鸾姿。
朱明盛农节,
膏泽方愆期。
瞻言五灵瑞,
能救百谷萎。
咿喔晨鸡鸣,
阑干斗柄垂。
修容谒神像,
注意陈正词。
惊飙起泓泉,
若调雷雨师。
黑烟耸鳞甲,
洒液如棼丝。
丰隆震天衢,
列缺挥火旗。
炎空忽凄紧,
高溜悬绠縻。
生物已滂沛,
湿云稍离披。
丹霞启南陆,
白水含东菑。
熙熙飞走适,
蔼蔼草树滋。
浮光动宫观,
远思盈川坻。
吴公敏于政,
谢守工为诗。
商山有病客,
言贺舒庞眉。
刘禹锡 (唐代)
刘禹锡(772-842)字梦得,洛阳人,为匈奴族后裔。晚年任太子宾客,世称“刘宾客”。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,结果一同贬谪远郡,顽强地生活下来,晚年回到洛阳,仍有“马思边草拳毛动”的豪气。他的诗精炼含蓄,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,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, 誉为“诗豪”。他在远谪湖南、四川时,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,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,创作出《竹枝》、《浪淘沙》诸词,给后世留下“银钏金钗来负水,长刀短笠去烧畲”的民俗画面。至于“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还有晴”,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。他在和白居易的《春词》时,曾注明“依《忆江南》曲拍为句”,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。